8月1日,走进黔东南州台江县商贸城的国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遗工坊,台江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国祥锤起锤落间,一件精美的“村BA”银饰品制作完成。“现在是订单追着锤子跑,我家的订单激增20%,积压三年的银料库存全面清空。”他抹去汗水笑道,通过将银饰、刺绣等传统手艺与“村BA”IP融合发展,设计开发出的篮球主题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。
搭乘“村BA”流量东风,台江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,搭建起11家非遗工坊,提供“资金帮扶+流量扶持”双重赋能。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家黛介绍,通过在线上开通“村BA消费券”和线下增设“深山非遗集市”,“村BA”系列文创产品销量快速增长。截至目前,全县注册的民族银饰刺绣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户已达219户和515户,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1200万元。
过去三年,“村BA”赛事吸引832万游客涌入,创造了千亿级的网络曝光,如今台江的非遗工坊被纳入“跟着村BA去旅行”精品路线,游客从观赛延伸至深度体验传统手工艺,“观赛-消费-体验”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。今年暑假,台江苗绣手艺人石传英的刺绣工坊已接待研学团队24批次;台江县施洞镇邰春花的苗绣工坊订单量同比增长50%。
这场文体旅融合的变革正释放长远效益。7月21日,“台盘乡村篮球文化景区”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,为传统技艺展示开辟永久舞台。台江以“村BA”为核心引擎,深度融合节庆与文旅资源,将瞬时流量沉淀为长效动能,为台江县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供了活化路径。(记者 杨正海)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吴雨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