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民族大学:走好“民族+”融合创新办学路-新华网
新华网 > 贵州 > 正文
2025 10/31 12:03:39
来源:贵州日报

贵州民族大学:走好“民族+”融合创新办学路

字体:

贵州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

走好“民族+”融合创新办学路

  10月29日至30日,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,贵州民族大学打造的“非遗・黔承”民族工艺美术作品展成为论坛亮点。展览上,该校毕业生以“新生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+设计师”双重身份,将苗绣纹样巧妙融入现代饰品设计,把银饰技艺转化为手袋、丝巾等文创产品,引得参会嘉宾纷纷驻足欣赏、爱不释手,成为学校教学成果落地转化的鲜活案例。

  如果说深耕非遗传承是“软实力”,科技赋能磷矿开发就是“硬支撑”。

  聚焦磷矿绿色资源化利用、矿产资源高效开发,贵州民族大学联合北京大学与贵州磷化集团,成立北京大学·贵州民族大学·贵州磷化集团“富矿精开”联合创新实验室。目前,实验室已获批省重大专项、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等各类项目14项,合作经费超3000万元,相关成果已进入中试验证阶段,未来有望撬动相关领域千亿级项目升级,为磷化工企业转向新能源赛道注入硬核科技动力。

  “十四五”时期,贵州民族大学实现了“一校一址”办学、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、跻身教育部推免资格高校行列。获评全国文明校园,首批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全覆盖,荣获党中央、国务院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表彰,社会学、应用物理学、民族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,获批《贵州少数民族音乐》等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。

  回首过往,这些成绩是贵州民族大学立足实际,把握关键的发展机遇,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。面向未来,贵州高质量发展对特色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供给、文化传承创新提出更高要求。在中国共产党贵州民族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上,学校为新发展阶段绘就了新的蓝图—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坚持主线立纲明路径、人才聚势筑根基、学科融创强特色、数治赋能促革新,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。

  “‘民族大学’是最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核心特色,是需持续擦亮的品牌标识,要不断增强辨识度和影响力。”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吕国富说。

  吕国富表示,未来,在主线立纲方面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,持续擦亮办学底色,深化理工人文学科融合发展,培养具有人文素养、科学精神、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。

  在人才聚势方面,聚焦战略急需,超常规引育领军拔尖人才,加速推动人才结构优化与能级跃升。营造真正懂才、爱才、用才的发展生态,让人才的创新力、创造力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。

  在学科融创方面,打破学科壁垒,促进基础与应用交叉,应用与应用交叉,深化产学研用,打造一流学科平台,让学科建设成为汇聚人才的强磁场、产出成果的新高地、服务社会的主枢纽。

  在数治赋能方面,充分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推动决策科学化、管理精细化、服务人性化、防控精准化,赋能教育教学变革。

  贵州民族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吴一文表示,该校还将深入实施铸魂育人固本工程、人才聚势攀登工程、科技创新策源工程、数治保障跨越工程、产教融合聚链工程、开放发展升维工程等“六大”重点工程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擦亮办学底色,以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,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发展,以数智化赋能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优化升级,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拓展合作空间,奋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。(记者 何登成 陈阳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吴雨】